怎样选择种鳝的放养时间?怎样控制放养密度?
来源:
|
作者:佚名
|
发布时间: 2022-01-21
|
119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种鳝放养时间既可在年底蛰伏前,也可在春天黄鳝开食活动后,一般均采用上一年的幼鳝作种鳝。无论何时放养,种鳝都要在2%—3%的食盐水中药浴10分,并完全剔除有伤、有病的黄鳝。人工养殖黄鳝,放养的种鳝密度首要取决于饵料来源和办理水平。如能放养50克大
种鳝放养时间既可在年底蛰伏前,也可在春天黄鳝开食活动后,一般均采用上一年的幼鳝作种鳝。无论何时放养,种鳝都要在2%—3%的食盐水中药浴10分,并完全剔除有伤、有病的黄鳝。人工养殖黄鳝,放养的种鳝密度首要取决于饵料来源和办理水平。如能放养50克大标准的种鳝更好,因其成活率高,增重快,产值也高。放养的种鳝一般选用每千克40尾左右的为宜,1米2水面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尾—150尾,即1米2放养幼鳝2.5千克—4千克。假如办理水平高,养殖条件好,饵料足够,1米2可增加到200尾左右(5千克)。
怎样做好黄鳝的养殖驯化作业?
黄鳝对饵料的挑选性较强,在长时间投喂一种饵料后,就很难再改换饵料。一般在放养后2天—3天内不投食,以后投喂混有蚯蚓的混合饵料,并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减少蚯蚓的成分,直到习气后完全投喂混合饲料。如有条件培育蚯蚓,保证长时间饲喂,将更有利于黄鳝的成长发育。
怎么避免鳝苗逃跑?
养殖幼鳝要加强办理,勤调查。黄鳝是极易逃跑的鱼类,因而要特别留意防逃。一般春、冬季节,气候常常晴朗时,黄鳝并不逃走,但夏、秋季节下雨涨水时,只需池壁有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或进出水口未拦网,黄鳝就会逃走,而且向鳝池的高处逃走,特别是在夜晚逃走的可能性最大。所以,雨天应留意溢水是否畅通,拦鱼栅是否结实,以避免鳝鱼外逃。还要避免鸭入水吞食幼鳝。
放养鳝苗应留意哪些问题?
鳝苗放养时期,以早春为宜,早放养,成长时间长,产值高。黄鳝有大吃小的习性,放养的鳝苗要巨细共同,切忌巨细混养,避免相互残杀和吞食。放养标准,以每500克15尾—20尾为宜,1米2可放养1500克—2500克鳝苗。人工精养,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,1米2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尾—150尾,即1米2放养幼鳝分量2500克—4000克。放养标准大的鳝苗,密度可相应地减少些。放养标准小的鳝苗,密度可相应地增加些。饵料足够,可多放养一些。饵料不太足够,可适当少放养一些。假如温差过大,应调节水温,使挨近鳝池水温后再下池。假如从外地运回的鳝苗,要当即下池。鳝苗要放到水面下,再轻轻地倒入池中。
重庆黄鳝苗下池要计数,一般用杯量法比较方便。即先把鳝苗放在小型苗箱中,一人抬起箱的一侧角,稍离水面,使鳝苗集中在箱的另一端,另一人用细微绢网舀取鳝苗,逐匙记数,算出一杯的鳝苗尾数,接着按上法轻捷平稳地用杯舀取所需要的鳝苗总尾数放入鳝池。
鳝苗入池后,可入为地在鳝池内放养水葫芦。水葫芦兴旺的根须能为幼鳝苗创造一个休息、钻空穿游的良好环境,可加速鳝苗成长。
别的,池不也可适当搭配养些泥鳅,使黄鳝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加以采食使用,并达到清洁水质的意图。泥鳅的放养数量可占黄鳝的1/10。
鳝苗的成长速度,在保证饵料足够供给的前提下,鳝苗的成长速度非常快。刚刚孵出的鳝苗体长为12毫米—20毫米,孵出后4天—5天的幼苗,首要摄食水蚯蚓、轮虫、小型水蚤、新鲜鱼浆和藻类等,以水蚯蚓、水蚤为最佳。到第15天体长为27毫米—30毫米。鳝苗经1个月的养殖,可长到51毫米—53毫米,到11月中旬,鳝苗已长到150毫米—240毫米。随着温度的下降,小鳝鱼会钻入泥下穴中越冬,停止成长。
怎样做好幼鳝的越冬办理?
11月份,长大的鳝苗随着温度的下降,会钻入泥下穴中越冬。这时要做好幼鳝的越冬办理,可将池水排干,为坚持池泥湿润和温度,可在上面掩盖10厘米—20厘米厚的稻草或草包。坚持池上温度在0℃以上,避免黄鳝冻伤,并防重物压没洞穴气孔,保证黄鳝安全越冬。若附近有其它热源,也可以加以使用,这样可使鳝鱼冬季不休眠,延伸成长时间,有利于成长。平常要把不同标准的鳝苗随时进行分养,避免自相残食。
怎样挑选亲鳝?
要想选到产卵量多,受精率、出苗率高,质量好的种苗,就必须挑选有一定年龄、体重、体质健壮、无严峻疾病及外伤的黄鳝作为亲鳝。在非繁衍季节,雌、雄鳝在外观上很难辨别,一般以体长来选留。黄鳝在体长20厘米—35厘米时绝大大都是雌鳝,体长在45厘米以上时大都为雄鳝。一般情况下可按以上两种体长组3:1选留。
怎样培育亲鳝?
黄鳝的培育方法与黄鳝养殖基本一样。不同的是养殖办理要更加细心,清池完全,放养密度比养殖鳝鱼稍低,以每平方米1.0千克—1.5千克为好。放养时雌雄相差不要太大,避免相互残食。亲鳝池中最好投喂蚯蚓等优质活饵料,并在水体中放些水生植物,如水葫芦,或放些稻草,其面积约为水体总面积的1/10。池中常常加注新鲜水,水深控制在10厘米—20厘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