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托长江流域优质水资源与政策扶持,重庆泥鳅苗产业近年从零散养殖向 “集约化育苗、标准化供应” 转型,形成以江津、永川、铜梁为核心的产区集群,2024 年全市重庆泥鳅苗年产量突破 3.2 亿尾,占西南地区泥鳅苗市场份额的 45%,成为支撑周边省市泥鳅养殖产业的 “种苗粮仓”。
政策赋能为产业奠基。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 年出台《重庆特色水产种苗产业发展规划》,将重庆泥鳅苗纳入重点培育品类,设立每年 800 万元专项资金,用于育苗基地升级、技术研发与农户培训。截至 2024 年底,全市已建成标准化重庆泥鳅苗育苗基地 28 个,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6 个,基地均配备恒温育苗车间、水质监测系统与尾水净化设施,育苗成活率从传统养殖的 65% 提升至 92%。江津区 “渝鳅源育苗基地” 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重庆泥鳅苗供应基地,占地面积达 500 亩,年育苗量超 8000 万尾,通过 “统一亲本选育、统一水质管控、统一种苗检测” 的 “三统一” 模式,确保每尾重庆泥鳅苗体长达标(3-5cm)、活力强劲,2024 年该基地种苗远销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份,供应量占西南地区跨省流通量的 30%。
产区协同强化产业优势。永川、铜梁等区县依托稻田资源,发展 “稻鳅轮作育苗” 模式,既利用稻田天然生态环境培育重庆泥鳅苗,又通过泥鳅排泄物改良土壤,实现 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。铜梁区 “福鳅合作社” 整合 230 户农户的稻田资源,建成连片育苗基地 300 亩,2024 年培育重庆泥鳅苗 5000 万尾,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1.2 万元。“重庆泥鳅苗不仅要满足本地养殖需求,更要成为西南水产种苗的‘金字招牌’。”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表示,随着 2025 年永川新建育苗基地的投产,全市重庆泥鳅苗年产能将突破 4 亿尾,进一步巩固西南地区种苗供应核心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