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服务热线:
15215229138(微信同号
养殖技术/Breeding technology
(微信同号)
水产养殖知识,三种泥鳅养殖方法,怎样养殖泥鳅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2-05-07 | 92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水产养殖知识,三种泥鳅养殖方法,怎样养殖泥鳅

  我国地处亚热带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水田面积大,面积广。大多数稻田都可以用来发展泥鳅农业。市场前景广阔,发展潜力巨大,应积极开拓。今天重庆鱼苗批发为大家分享三种泥鳅养殖方法:其中包括水田养殖泥鳅、池沼养殖泥鳅和水作物田养殖泥鳅。我们先说水田养殖泥鳅,水田养殖泥鳅主要分为以下步骤:1、水田选择及设施建设:泥鳅养殖水田最好选择弱碱性、少砂少泥、降雨无溢流的水田。泥鳅养殖选择的稻田应该建筑堤坝,并用木质或钙质塑料板(30厘米人泥)包围,以防外逃。在注入口和排水口应建两个网。聚乙烯网可以在外面使用,金属网可以在里面使用,以防止泥鳅逃逸。同时,应在水田中挖掘鱼坑。

  2、基肥施用和储备:首先,将田间水放干,然后晾晒,让阳光照射3-4天,然后每平方米撒米糠0.2公斤。第二天,每100平方米施用40公斤牲畜肥料,然后晒4-5天,分解腐烂,让土壤吸收,然后为稻田注水。单季稻田放养时间为,第一次除草后,双季稻田放养时间为种植晚稻后。每亩种植2万至2.5万尾泥鳅。3、饲喂:泥鳅放养后第一个月,饲喂蚕蛹和炒米糠混合饲料。饲料的总重量为泥鳅总重量的3%-4%。饵料用量不宜过多,否则水质会恶化。水稻一般会生长得很快。一个月后,每15天追肥一次,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公斤。同时,饲喂蚕蛹、米糠、豆饼、蔬菜饼、动物粪便等饲料。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,有利于集中捕捞。

  4、日常管理:经常检查堤防设施。如果发现漏洞和塌陷,应立即封堵和修复,以防泥鳅逃逸。根据泥鳅的需要,及时调整水田水位,从移栽到分蘖,采用浅灌促进水稻生根分蘖,并适当加深水位。这样的水位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,而且适合泥鳅的生长。稻田田埂上要加竹帘,防止泥鳅从田里跑出来。由于稻田鱼病不容易治疗,泥鳅放流时必须对泥鳅进行检疫或消毒。稻田泥鳅应保持适当的蓄积量,避免积压。石灰在日常管理中可用作肥料和消毒。另外,稻田尽量不要经常除草,不然土壤容易松动,影响泥鳅产量。

  可以养泥鳅的地方有很多,例如池沼养殖泥鳅。由于池塘不种植其他作物,特别是一些水生植物和芦苇滩,更有利于泥鳅的种植。池沼养殖泥鳅主要有以下步骤:1、池沼条件:池沼除了安装防逃生设备外,池沼改造后的养殖池塘,还应注意调节水位,使池塘水保持在60厘米左右。2、基肥施贮:一是在浅水池和沼泽的阳坡上,按每亩200-400公斤的用量堆施厩肥,以培育水蚤。3-5天后,每100平方米的水中释放25-30公斤泥鳅。

  3、饲喂:将蚕蛹、米糠与腐殖质土混合,制成颗粒或团块,放养第二天每天的进食量约为泥鳅总重量的5%,每天早上和下午各喂食一次。鱼饵应放在固定的桌子上,这样有利于以后捕鱼。4、日常管理:经常检查防逃逸设施,发现漏洞及时修复。仲夏期间,应在投料的上方搭设遮阳棚。定期清理料台,并对料台进行消毒。还要经常注意泥鳅的活动和取食,并立即用药治疗疾病。

 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水生作物田养殖泥鳅的方法:水生作物田腐殖质土壤含量普遍较高。这种土壤有利于水蚤、蚯蚓等小型水生动物的繁殖。自然饵料资源丰富。泥鳅喜欢钻泥,也能促进田间物质循环,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。因此,利用水生植物养殖泥鳅,是一项很好的增产增收措施,可以一举数得。1、水田准备:可以利用低水位(不超过1米)和薄淤泥层(不超过30厘米)的水生作物田,如慈姑田、茭白田、水芹田等,来培植泥鳅。淤泥层较厚的莲藕田,一般不适合泥鳅养殖,主要是因为养殖后很难捕捞。水生作物田还应设置水闸,池塘周围应挖沟捕鱼。由于水生作物田容易产生一种称为堆土酸的有害物质,因此在储存前应将田间水排干并晾晒,并适当填充一些沙子使其硬化,以消除毒性。由于大多数水生植物需要施肥,如果在里面养泥鳅就不需要施肥了。

  2、放养:养泥鳅的水生作物田,应合理、严密地种植水生作物的幼苗。种植水生作物幼苗后,可以释放泥鳅物种。放养密度应根据水的肥力来确定。一般来说,每亩可放2-3万条泥鳅。3、饲养:水生作物田中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,应以粗食为主。饵料的种类和取食方法与水稻田泥鳅养殖相同。水生作物田里的泥鳅很难捕捉。所以必须将饵料放在集鱼坑中,这样以后捕捞时就方便了,千万不要广撒饵料。4、日常管理:除定期检查防逃生设施外,还应努力清除杂草和病害植物,保持光线充足,通风良好。为了不影响泥鳅的生长,水田施肥最好选择多次,对于田间的害虫要使用低毒的农药、用药前应尽量加深水位(前提不能影响水生植物生长)。有露水时,应该在早上施用粉末杀虫剂。水农药尽可能喷洒在水生作物的茎叶上。使泥鳅一直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
  泥鳅养殖哪些技术必须掌握?做好基本水质管理,注意饲料搭配比例

  泥鳅是人们餐桌上比较常见的水产品,在众多的水产品当中,泥鳅虽然其貌不扬,但是细嫩爽滑的口感,以及丰富多样的营养,却真的让无数食客们爱上了它。泥鳅的鲜美确实是有口皆碑的,不论大江南北的食客,都对它情有独钟,已经完全没有地域差别之感了,而泥鳅在水产品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始终是有增无减的。既然泥鳅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,那么自然少不了更多创业者们加入泥鳅的养殖事业当中,而要想通过养泥鳅来创造可观的效益,那么就要脚踏实地的从各个环节的工作来抓起了。

  目前,养泥鳅的方式主要就是池塘养殖,而池塘的建设作为最为基础的前提工作,其中也是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之处的。池塘的选址很重要,应当选在水源洁净、通风良好且周围土壤及环境没有被污染之处。池塘一般会选择水泥修建,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漏水的情况出现,避免泥鳅的逃脱而带来经济损失,同时也更利于清理及消毒工作的展开。

  在养殖池塘修建好之后,首先要做的是全面的消毒处理,这样能够有效杀死各类病菌,最大程度上避免将要投放的泥鳅苗受到病菌的侵扰,创造出更好的先期条件。一般情况下,可以先用水将池塘底部及四壁冲洗干净,然后再投入适量的生石灰浸泡一段时间,我认为浸泡两三天为宜,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的消毒灭菌效果。在消毒的环节完成之后,还需要用清水冲净再进行浸泡两三天的时间,之后将水放掉重新放入清水,就可以将泥鳅苗投入进行养殖了。

  泥鳅的生长对于水质也是有着较高要求的,因此要求养殖户在选址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周围是否有洁净的水源。在养殖了一段时间的泥鳅之后,池塘内的水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,或者是酸碱度失衡,或者是水质老化等,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泥鳅的健康生长。如果污染轻微的话,我认为可以选择撒入适量生石灰来改善,而如果严重的话则需要重新更换池塘内的水。

  相对而言,泥鳅对于高温有着很好的耐受性,在水体温度十八至三十度之间都是毫无任何问题的。而二十五至二十八这个温度区间,是最适合泥鳅生长的,在这个阶段当中需要特别的注重饵料的合理搭配和投喂工作,以确保它们快速生长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。泥鳅的饵料也是比较丰富的,除了水中存在的微生物之外,苞米粉、豆饼、大豆粉以及骨粉和蛋白粉等,都是非常适合泥鳅的饵料,当然,适量的投喂小鱼小虾也能让泥鳅的食物营养更加的丰富。

  以上就是养泥鳅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,不过在不同的地区,养殖方法也可能会存在着些许的差异,我认为这就要求养殖户们细心的观察泥鳅的生长状态,来进行具体的调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