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服务热线:
15215229138(微信同号
养殖技术/Breeding technology
(微信同号)
饲养泥鳅都需求注意些什么饲养技术能够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2-05-06 | 91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泥鳅怎样饲养?你一定也知道水产饲养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工作。打破了我国滨海对泥鳅饲养的独裁,填补了内陆泥鳅的空白,使泥鳅在各种环境的水质中,能健康快速成长,满足对重庆泥鳅养殖的需求,也为广大水产饲养户带来福音。

  在初期有创业思维并付诸于行动之时,就要对泥鳅进行详细了解,可从多方面信息源了解信息,主张给泥鳅留言或者来电咨询,也能够去百度查找泥鳅了解全部加盟细节。

  饲养泥鳅都需求注意些什么饲养技术能够

  2022-01-08 16:05

  一、鳅池建设

  鳅池宜挑选在地势较为平整、通风向阳、进水和排水都比较便利、便于办理的当地,形状可多种多样,一般来说以长方形、东西走向较好。鳅池面积因饲养办法及饲养水平不同而异,一般来说,院子饲养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~80平方米,池深1m~1.5m。鳅池可用砖、石等材料砌成,壁顶设压口,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~6cm。池底中心设有排水口,水管直径1.5cm左右,一起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,以便控制水位。出水口与溢水口使用铁丝网罩住,以防逃苗。鳅池内可栽培一些水草,如水花生、水葫芦等,以改进水环境,下降水温,别的,还可在鳅池周围栽培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,夏日能够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。

  二、苗种放养

  鳅种放养前7天~10天,用生石灰0.2kg/平方米彻底清塘;5天~7天后,蓄水10cm~20cm,施用10kg/亩~15kg/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养水体中的根底饵料生物。放养的鳅种要求标准规整、体质强健、肌肉丰富、无病无伤、体色鲜亮,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、饲料来历、办理水平而定,一般状况下,标准为体长5cm~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/平方米~100尾/平方米,一起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尾/平方米~8尾/平方米的鲫鱼。

  三、饲料投喂

 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,饲料来历很广,水蚤、蚯蚓、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,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米糠、豆饼、豆渣、血粉、麦麸等。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,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%,4月~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%,7月~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%,9月~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%。投喂办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,将饲料投进在饲料台上,饲料要求新鲜、无污染、无腐朽、无变质,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,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~4小时内吃完为准。成鳅期,饲料投喂量应根据气候状况和泥鳅成长、摄食状况等作出适当调整。残饵要及时铲除。

  四、水质调控

  鳅种刚入池时,池水水深坚持在10cm~20cm;今后跟着鳅种的成长,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,平常浅一些,酷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,并常常注入新水,坚持杰出的水环境。气候闷热时,池水易缺氧,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,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。

  五、日常办理

  要做到“二防、二勤、三早、四看”,即:防逃、防病;勤巡塘、勤作日记;早清塘、早开食、早放养(延长泥鳅成长期);看泥鳅活动和摄食状况、看气候改变状况、看水质改变状况、看时节改变状况等决议饲料投喂量。

  六、病害防治

  力争做到无病早防、有病早治。定期用生石灰、漂白.粉全池倾泻,能够改进水质和防备鱼病的发生。要及时铲除鳅池中的水蛇、水老鼠等敌害生物。

  七、捕捉

  秋末冬初,水温降至10℃~15℃,泥鳅摄食量下降,即可进行捕捉。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办法。

  饲养泥鳅要注意哪些饲养泥鳅要点?

  2022-02-11 23:20

  每亩投进标准规整、体表光滑、无病害、无畸形的泥鳅苗300尾,280~300公斤。放养前,用3%~4%的盐溶液在10~15℃浸泡消毒15~25分钟。

  泥鳅种初次入池时,池水深度坚持在10~20厘米。后来跟着泥鳅这一物种的成长,水位逐渐加深到合适的深度,一般较浅,高温酷热时能够加深,常常注入新水,坚持杰出的水环境。气候闷热时,池水容易缺氧。假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气,应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措施添加氧气。

  土壤质量对泥鳅的摄食作用有很大影响。生产实践标明,泥鳅在粘土中成长,体黄,脂肪多,骨骼柔软,味道鲜美。泥鳅成长在沙土中,体黑,脂肪略少,骨骼坚硬,口感差。

 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鱼,饲料来历广泛。水蚤、蚯蚓和蛆虫是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,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能够用米糠、豆饼、豆渣、血粉和麦麸进行饲养。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。泥鳅日摄食量为3月泥鳅总重量的1%,4~6月泥鳅总重量的4%,7~8月泥鳅总重量的1%,9~10月泥鳅总重量的4%。

  池塘投喂泥鳅,泥鳅苗下池后2天不投喂,泥鳅苗习惯池塘后投喂。做到定时、定量、定性、定位。

  喂泥鳅的时候,咱们能够通过观察池塘的水面现象来判断实际的投喂量是否合适。看投喂时间的长短,泥鳅个别的成长,水面的运动,水质的改变。

  饲养泥鳅怎样样好养吗怎样饲养能够喂什么

 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,对环境习惯能力强,是南边淡水饲养名优种类。

  一、饲养池塘制作

  挑选向阳、进排水便利,含腐殖质适中的粘质土壤池塘,面积100平方米左右,水深50厘米左右即可。池底铺30厘米厚的软泥。池壁要夯实并高出水面40厘米,比地面高20厘米以上。

  二、放养前准备

  放养前先惯例清塘。每100平方米水面撒8—10公斤生石灰,2—3天后加水。1周后排干,然后放进新水,水深20—30厘米。再施沼液(沼液——多为牛粪、兔粪、鸡粪混合发酵而成),每100平方米约5000公斤,培肥池水。

  三、饲养办理

  放养数量视技术而定,每平方米水面放体长3—5厘米的种苗放50—100尾。养产品泥鳅可上肥(沼液、腐熟猪粪及家禽粪便等)培养天然饵料,上肥量视气候和水色而定(透明度20—30厘米)。当透明度下降,泥鳅不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,应中止上肥,削减投饵并加注新水。

  养产品泥鳅除上肥外,还应投喂饵料,惯例鱼用饲料均可作饵料。种苗刚下池时,每天傍晚投喂1次,今后逐渐改为白日投饵,上午8时、下午2—3时各投1次。日投量约占鱼体重2%—8%,视水温文摄食状况增减。饵料投进在食台上或竹篮内,把篮沉到水底,吃完后提出篮子。

  四、病防治

  鱼病多发时节,每半个月每立方米水用30克生石灰化水后或EM菌液每立方0.1公斤全池倾泻调节水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