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通过重庆泥鳅苗批发买了 5 万尾苗,养在自家 3 亩稻田里,预计能收 1500 公斤泥鳅,纯收入能有 4 万多元!” 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农户谭大姐的话,道出了当地不少养殖户的心声。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,重庆泥鳅苗批发环节通过 “订单农业”“抱团采购”“技术帮扶” 等模式,不仅激活了区域泥鳅养殖产业的活力,更成为带动农户增收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,截至 2025 年 4 月,全市已有超 8000 户农户通过重庆泥鳅苗批发及配套养殖实现稳定增收。
“抱团采购” 降低农户采购成本,是重庆泥鳅苗批发带动增收的重要举措。以往,分散的小农户采购泥鳅苗时,往往因采购量小、议价能力弱,面临 “价高、量少、售后无保障” 的问题。为解决这一痛点,重庆各区县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,组建 “泥鳅养殖合作社”,统一收集农户的苗种需求,再通过重庆泥鳅苗批发环节进行批量采购。“合作社统一采购,不仅能把苗价压低 10%-15%,还能争取到免费的运输和技术指导。” 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某合作社负责人介绍,以今年春季采购为例,合作社组织 200 户农户抱团采购,通过重庆泥鳅苗批发共采购 100 万尾苗种,较农户单独采购节省成本近 8 万元,平均每户节省 400 元。
“订单农业” 则为农户养殖提供 “销路保障”,让重庆泥鳅苗批发形成 “供 - 养 - 销” 的闭环。批发环节联合下游泥鳅收购商、加工企业,与农户签订 “保底价收购协议”,明确泥鳅的收购价格、质量标准和交付时间,让农户 “养得好、卖得出、有收益”。“协议里写了,不管市场行情怎么变,收购价都不低于 18 元 / 公斤,我们只要把苗养好,根本不愁卖。” 重庆忠县新立镇农户吴大哥说,去年他通过重庆泥鳅苗批发采购苗种,养殖的泥鳅按协议价卖出,每亩收益比种玉米、水稻高 3 倍多。据统计,2024 年重庆泥鳅苗批发环节促成的 “订单农业” 规模达 5000 万尾苗种,带动农户实现人均增收 1.2 万元。
技术帮扶则为农户养殖 “保驾护航”,提升重庆泥鳅苗批发的 “可持续性”。批发环节联合农业农村部门、科研机构,组建 “流动技术服务队”,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,内容涵盖苗种投放密度、水质管理、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。针对重庆山区农户养殖经验不足的问题,服务队还开发 “图文 + 视频” 的简易技术指南,用方言讲解养殖要点,并建立 “一对一” 技术帮扶档案,定期跟踪养殖情况。“以前不知道泥鳅苗投放前要消毒,去年放的苗死了一半,今年技术队来了,教我们怎么调水、怎么防病,现在苗长得又快又好。” 重庆武隆区农户刘大姐说,技术帮扶让她的泥鳅养殖存活率从去年的 60% 提升到今年的 90% 以上。
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,重庆泥鳅苗批发作为连接育苗端与养殖端的关键环节,在带动农户增收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未来,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泥鳅苗批发环节的政策支持,完善 “合作社 + 批发 + 农户” 的利益联结机制,让更多农户通过特色水产养殖实现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。